让农民饭碗端得更稳 宁波超百万亩水稻“入保”
早稻播种面积33.06万亩,比计划任务增长10%。初夏,宁波的田野换上新绿。
靠天吃饭,是人们对农业生产的固有印象。现在,农业保险让农民饭碗端得更稳。2022年,中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
作为经济大市,宁波持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创新,政策性农业险种超过130个。今年,宁波落地首单“水稻育秧险”,并推广高标准农田质量保险。
一张保单,如何帮农民抵御农业风险?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之余,又如何通过科学施策让农民的“饭碗”端得更稳?
为农业生产挡风遮雨
农业生产过程中,免不了受风雨、干旱、冰冻、病虫害等因素影响。以育秧为例,育秧期间很容易遭遇“倒春寒”。
“每年种粮,阿拉最担心的就是育秧那几天的天气,太冷太热都不好。”宁波镇海区种粮大户竺懂说,有些年份,秧苗在移栽到大田前就要损失20%。
风险如何规避?去年起,宁波市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承保机构访大户、走企业,经过广泛调研论证,最终制定出一款针对育秧期秧苗损失风险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
“因雨水、内涝、冻灾等导致秧苗死亡损失达到30%及以上的,一亩田最多可赔付9000元。”人保宁波分公司农业保险负责人王凌介绍,育秧险一经推出就受到欢迎。“特别是近些年快速发展的‘育秧工厂’,育秧风险成倍增加,保障需求十分强烈。”
生猪菜篮子供应保险、小龙虾天气指数保险、毛尖低温冻害指数保险……聚焦农业生产各种风险“痛点”,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宁波如何发力?
“关键是掌握农民的保险意愿和需求。”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与计划财务处负责人介绍,他们每年都会组织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听取小规模农户、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和建议。
截至去年底,宁波政策性农险已拥有43个品类130余个险种,基本实现保物化成本、保产量目标,水稻和生猪均已推广完全成本和部分收益保险。2020年以来,宁波累计新增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增幅在浙江居于领先。目前,宁波市承保水稻面积109万亩,覆盖率达85.4%。
将保险“网”织得更密
“部分农险产品覆盖面已接近‘天花板’,未来重点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从保物化成本迈向保完全成本、保收入的同时,专业化、精细化是方向。”王凌表示,宁波作为经济大市以及全国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在政策性农险领域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今年开春,宁波不少农户参保了当地新推出的高标准农田质量保险,解决了以往困扰农户的一个大问题:农田谁来修?
高标准农田是粮食高产的基本保障,但其维护需要投入充足经费。通过市县联动,宁波为全市数十万亩高标准农田买了保险,一旦农田损毁,保险机构会承担相应维修责任。
从水稻险到“农田险”,险种创新的背后,是对农业生产发展规律的再认识。“包括农田在内,基础设施已成为决定农业质效的重要支撑。作为惠农举措,未来的政策性农险必然要更加契合农户持续生产的实际,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宁波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不止是农田,眼下,宁波正加快研究农机设备综合保险、气象指数与产值产量保险联动的创新险种,在农业基础设施、仓储物流、产品品质等领域推出保险产品,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风险保障需求。
发展出题,改革破题。聚焦政策性农险缺乏巨灾补偿准备的共性化难题,宁波今年将试点在县(市、区)或若干乡镇试点开展巨灾保险;围绕保险专业性和理赔质量“瓶颈”,宁波首创区域经营承保模式,组建理赔专家小组;针对费率厘定难题,宁波还将试点以县为单位执行差异化保险费率动态调整机制。
此外,为解决资金这个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各地正积极探索“保险+期货”“农险+信贷”等多样化服务。宁波也将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全面推广农业保险保单质押信贷产品,强化部门统筹,破解制度瓶颈。
端稳饭碗,不只靠保险
保险的背后是信心。农民的“钱袋子”如何更鼓,种粮信心如何更足?
宁波粮食面积和产量在浙江均居于领先。“截至目前,全市粮油规模户总数超过3000户,种植面积占比超过75%。”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处长贾红军告诉记者,“总量可观,但从结构看,3000户里头有一大半都在60岁以上,45岁以下还不到20%。”
一边是愈发集中的粮食生产社会分工,一边是居高不下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这也是多数地方粮食生产的一个缩影。
政策性农险的核心是“稳”。而要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必须打造一整套包含政策性农险在内的惠农支农富农政策体系。
记者从宁波农业部门了解到,该市近日出台了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强有力的项目补助,提升全流程农业设施的精细化、高端化,拉动就业,扩大投资。
这折射出农业政策的进化趋势——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集成各种优惠政策和支持保护措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获得感。
梳理宁波近年来的强农举措,这样的信号可谓明显。
推动粮田高产,宁波探索生态种养模式创新,形成粮经轮作、稻鱼(虾)共养等一批成熟的“千斤粮、万元钱”模式。仅去年,宁波就新建综合种养基地1.4万亩。
深化“藏粮于地”,宁波全方位集成农村承包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招引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等改革项目。2023年,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10.23万亩。
宁波还实施农业领域企业培育计划,开展万名农创客培育行动。截至目前,宁波市农创客群体规模达7400余人。
千斤粮,万元田,这是浙江效益农业的代名词。如今,千斤粮已不难实现,万元田也渐渐增多。通过系统化思维和政策“组合拳”来提升农业生产“保险系数”,增强农民的获得感,田野将迎来更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