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砚时评 | 新风易俗 让“文明满格”

□姚潇雨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中国自古以来便深植于人情礼法的社会土壤之中,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养老送终等民风习俗,在社会发展长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威海的传统风俗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保留和传承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同时,又能够使其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发展需求相契合,成为了威海社会治理和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风俗之变,根本上是观念之变。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威海人民并肩作战,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共同抵御外侮,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篇章。时至今日,部分人在享受全面小康生活的同时,拜金主义、炫富思想开始抬头,封建迷信意识也偶有沉渣泛起,这些不良风气如同暗流涌动,威胁着社会文明的根基。面对这一挑战,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让红色历史中凝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以实际行动向一切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陈规陋习宣战。

只有观念上“破冰”了,行动上才能“突围”。为此,威海市制定实施《“双减双升”行动指南20条》。以旅游饭店为引领,开展以“减少宴会菜品数量、减少菜品分量,提升菜品质量、提升餐饮服务质量”为内容的双减双升行动;制定出台《威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对殡葬行为予以规范。党员干部带头参与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办丧,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对选择海葬、树葬、壁葬和不留骨灰等节地生态葬法的逝者亲属,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这种新风俗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推动了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

当然,移风易俗不等于一禁了之,而是以可行的新风俗取而代之。威海市积极举办特色、简约的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活动,探索多渠道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和宣传,大力倡导低彩礼、零彩礼、婚事新办、婚事简办等现代文明婚嫁新风。这种新风俗不仅减轻了新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促进了婚姻关系的健康发展,树立了文明节俭的社会风气;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文明礼堂、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为村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娱乐的场所,还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对于威海而言,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不仅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员,威海需持续巩固创建成果,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文明、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争做文明新风的引领者、践行者、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