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登雪山大火,挑战极限可得小心

哈巴雪山,位于香格里拉与丽江交界区域,是云南省唯一允许攀登的5000米级雪山,也是许多登山爱好者心中,入门“人生第一座雪山”的首选。

甚至有帖文总结,“只要有腿就行了,装备一买就冲了。”然而,有过攀登经历的登山者和领队却表示,事实并非如此,实际攀登过程中存在很多未知风险,需要一定门槛和充足准备。

大批户外爱好者涌入雪山之后,旅游公司、户外俱乐部等也在其中敏锐地发现了商机。行业如何做到规范化,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业内人士表示,关于登山的规范化难题,原因在于相关管理条例滞后、职能部门权责并不明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摒弃粗放化的管理模式。

新手就能轻松登顶?亲历者提醒量力而行

“超越身体极限,艰难踏出每一步,直到登顶看见眼前的景色,真的很难用语言形容,我还流泪了。”刘瑶回忆起自己九月中旬的登山之旅,情绪仍然十分激动。“不过,去过的人就知道,并不是有腿就行。哈巴雪山对于新手来说还是挺难的,路况复杂,海拔也高。”

刘瑶在登山之前的两周时间里,戴着口罩背着书包,进行了爬楼负重的训练。据她回忆,第一天需要徒步 8 公里,期间,会穿过草地和树林等泥泞道路,抵达大本营后,短暂休整几个小时,凌晨2点就要出发,如果7点不能到达 4900 米的位置,就得考虑下撤。

“从哈拉村到大本营的路上,我流过一次鼻血,有些头疼,眼眶微胀。也有人高原反应更严重,我去的路上,就看到有人找了救援队。”刘瑶总结,户外经验、户外装备以及足够体能是基础,一路上需要和向导相互配合,敬畏自然,量力而行。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身体素质不错,平日里经常去健身,但攀登哈巴雪山的“绝望坡”时,不小心滑倒,第一反应是用手抓东西,但除了雪什么也抓不住,幸好向导及时帮忙,才没继续下坠。

中国登山协会户外指导员廖先生做过哈巴雪山的领队,他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零经验新手攀登雪山并不现实。在登山之前,领队需要评估登山者的体能和高原反应的可能性。此外,登山者还需要熟悉相关的装备使用,理想的状态下,最好提前进行适应训练。

社交平台上,一些着重强调“低门槛”的商业宣传,忽视了攀爬过程中的高风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总工程师齐晓波就曾指出,户外组织的专业度与当前社会的户外运动热并不匹配。记者注意到,诸如救援队一天多次进雪山搜救的新闻报道不在少数,还有多处区域因安全问题被关闭。

登山热背后的规范化难题

《2024体育休闲消费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7月,同程旅行统计的数据中,体育旅游的搜索热度同比大幅上涨87%。

体育旅游的热门玩法包括登山徒步、户外骑行、马拉松和水上运动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能够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还能探索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微博话题“人生中第一座雪山”阅读量已高达1.1亿。

聚光灯之下,规范化难题摆在眼前。

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中,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其中山地事故216起,占事故总数的50.8%,较2022年增长14.2%;造成156人死亡,26人失踪。在户外运动细分项目中,登山和徒步相关事故数量位居前二。

1月29日,一名登山者在哈巴雪山发生滑坠事故,不幸遇难,据当时媒体披露的信息,遇难者系“私自聘请向导”到哈巴雪山开展登山活动。

事故发生的4天前,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就曾发布《关于规范管理哈巴雪山登山活动的通告》,通告明确,凡在哈巴雪山区域进行登山活动的团队或个人,必须到哈巴雪山管护局办理审批手续,获得准许后方可进入哈巴雪山开展登山活动项目等。

9月1日,哈巴雪山结束生态自然恢复期,解除封山管理,当地政府再发关于规范管理哈巴雪山登山活动的通告。内文写道,哈巴雪山登山活动开放后的开发、运营等工作由香格里拉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所有前往哈巴雪山登山活动的单位和团队均需进行登记审核。

9月10日,哈巴村委会还发布了通告,在哈巴村范围内从事生态旅游登山、徒步相关业务企业、各地接俱乐部、户外运动公司接待的游客按每人187.6元收费标准收取,并作为哈巴村集体经济收入。通告一出,引发网友不满,质疑其收费的合理性。

10天后,哈巴村委会再发通知,截止9月20日,哈巴村各地接俱乐部、户外运动公司报备上山游客人数共计5000余人,但市国投公司收到集体经济费用缴费的仅有6人,其余未上缴到平台。目前哈巴雪山生态旅游活动处于前期规范阶段,存在诸多手续不完善等问题,决定暂缓收取集体经济费用。

资深高山向导、登山教练赵兴政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有关登山运动的相关法律法规整体是滞后的,全国性的规范文件只有国家体育总局于2003年发布的《国内登山管理办法》,而且与此相关的管理部门权责也不明晰,各个省份之间的规定不尽相同,因此产生了诸如向导缺乏规范化流程等问题。“从长远来看,无论是从安全角度考虑,还是关乎到雪山的保护和开发,都需要摒弃粗放化的管理模式,避免‘一刀切’思维,做好示范效应,也要留给登山活动足够的自由度。”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胡玲玲 路董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