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中国50%的人口,都将聚集到这“6大城市群”
按照发改委规划,我国将在2025年建设超过19个城市群,保守估计,其中有六大城市群,将在未来容纳中国50%以上人口。
这不禁让人疑惑,中国早在2022年就已经实现65%城镇化率。
如此高的城镇比例还有组建城市群的必要吗,那么什么是城市群?
相比其传统的城市而言,城市群究竟有着哪些不得不组建的理由呢?
一、城市集群,国际趋势
城市群顾名思义,就是许多城市组合起来的集群。
他们相互融合,互帮互助,相比起传统的城市而言,城市群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就好比一个三口之家,如果顶梁柱不幸倒塌,家庭就会迎来灭顶之灾。
而如果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国家,那么一个家庭出现意外,在其他家庭的帮助下,度过艰难时期也会更加容易。
城市群,具体而言就是在寻求城市稳定性之下诞生的产物。
世界上有许多成功城市群的例子,离我们最近的,有日本东海岛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稍远一点的有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美国有东部大西洋沿海城市群,这些城市群自组建到现在,依旧保持着发展活力。
城市群虽然是城市追求稳定性的产物,但发展到现在,也具备了功能性之外的标志性含义。
一个是国家繁荣的标志,繁荣国家标配城市群;另一个是国家发展的趋势,想要成为发达国家,城市群必不可少。
中国,一只后起之秀的黑马,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稳定发展是重中之重,组建中国的城市群,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根据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在2020年2月发布的一篇文章,不难发现我国最早提出“城市群”的概念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由于条件限制,中国真正将城市群实现花了整整三十年。
到2012年,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功挤入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榜样的成功,让无数中国人看到,批量组建中国城市群,并非没有希望。
于是在2018年,国务院发布《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意见》。
明确指出要建立十九个中国城市群,其中包括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中原这六大城市群。
从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光是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这两大城市群就有着将近4亿人口。
如果加上成渝、大湾区、长江中游以及中原,未来六大城市群,容纳50%人口简直绰绰有余。
也因此,许多人认为,在未来至少有50%的中国人口将会聚集到这六大城市群来。
二、好处颇多,不胜枚举
虽说城市群是公认的国际趋势,但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十九个城市群无底洞般的投入,定然会引发不少争论。
所以,关于城市群究竟在中国有哪些落地生根的好处,就必须要事先弄清楚。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发表了一篇名为《聚焦城市群加快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文章。
其中讲述了中国城市群化有三点好处,包括丰富行政区划版图内容、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以及辐射带动周边产业链。
除了这些比较明显的好处之外,城市群的出现还能提高城市抗波动性,避免走北方工业城市的老路。
北方工业城市的历史,对中国人而言一直是个沉痛的教训。
今年2月官方公布2023全年城市GDP,排名前二十三北方城市只入围六席,其中还包括北京这种地位比较特殊的城市。
换句话说,北方城市一直在走衰退路线,曾经的北方老工业城市一步步落没自此,实在让人唏嘘。
而他们之所以落没,原因当然很多,不过主要原因还得是产业结构太过单一。
如果当初北方工业城市除了工业之外,还联合其他城市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轻工业、制造业、旅游业等产业链,相比也不会出现如今这种悲凉的景象。
此外,除了预防走北方工业城市的老路之外,城市群在中国,帮助城市缓解财政压力的作用也比较明显。
先富带动后富,这句话早已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在城市建设中,我国也拥有转移支付这一特殊政策,俗称,城市版的先富带动后富。
即发展好的城市,会拿出自己的富余财政去帮助其他发展不好的城市,从而使得大中小城市发展差距不会太大。
然而,在虹吸效应的影响下,发展好的城市,就越容易吸纳优秀的人才。
人才越多,就越容易诞生赚钱的产业,进而对人才有着更大的吸引了,如此正循环下去,富裕的城市只会越来越富。
而发展不好的城市,处境恰恰相反,产业人才本就稀缺,再加上每年都有大量人才流入到富裕城市,自身就会越来越穷。
所以迫于现实压力,经济差的城市只会从财政上更加依赖经济好的城市。
这样一来,前者的转移支付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城市群一旦建立,众多城市就会像麻绳一样扭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哪怕一时半会儿无法消除巨大城市发展差距,但至少在产业链上,穷城市不会掉队,发展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以上,还只是从经济角度探讨出来的城市群好处。
其实在组织管理、人文环境等等方面,城市群都能带来不少贡献,可以说,好处多多,不胜枚举。
当然,如果城市群的建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就不会出现只有少数国家有城市群这一现象了。
因此说完了城市群的好处,还得说说城市群可能存在的隐患。
三、风险不小,困难也多
关于组建城市群中的风险,发改委其实也有讨论,就在前文提到的关于城市化好处的文章当中,发改委也提出了三点风险。
包括市场基础制度短板明显、关键要素畅通存在障碍、距离国际高标准建设还存在差距。
具体细节大家感兴趣可以前往发改委官网查看,我这里要说的是发改委在文章中没有提到的风险和挑战。
城市群的风险,其实和城市的形成息息相关。
根据思想家斯皮罗·科斯托夫在《城市的形成》一书中的观点,城市并非不可抗拒物质操纵的结果。
而是众多普通人在偶然间建造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城市形成主要靠机遇。
就好比农村城市化进程,如果这部分农村本身交通便利且有诸如渔业、纺织业、甚至农业的产业,那么相比起其他农村地区来说,演变成为城市的可能性更大。
因为不断有商人往返于农村和城市之间,就会在农村增加更多聚居点,这便是城市的雏形。
如果农村本身不具备发展的条件,哪怕用行政力量强行发展,到头来也只会印证那句成语——拔苗助长。
城市的城市群也是一样的道理,国外的城市群相当繁荣,但千万不要搞错因果关系。
他们因为先有繁荣的城市,才在扩大产业链上有共同需求,所以才会自发形成城市群。
而如果先有城市群,再去想办法实现繁荣,倒也不是说不可以。
只能说国际上没有现成的例子,我们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风险水涨船高。
当然,有风险就有机遇,风险越大,收获也就越大。
只要中国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城市群道路,届时弯道超车,给全球做榜样都不是问题。
另外,在城市群众多风险问题当中,其实大家最关注的,应该是跟钱有关的问题。
十九个城市群,如此庞大的工程,前期投入定然不是笔小数目。
尽管目前我们还无法得知具体数额,但对中央财政而言肯定是不小的挑战。
所以如果真的按照发改委的规划,城市群能成功组建,那么将来这些投入有没有可能完全收回。
就算能收回,要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这也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而且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以外,在城市群组建的过程中肯定还会出现许多人们无法提前预料到的问题。
对普通人而言,他们只是供人讨论的问题,可对发改委乃至全中国领导班子来说,这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目前来说,中国能不能完美克服这些挑战,还不得而知,一切答案都得等到时机成熟时才能揭晓。
结语
总的来说,城市群的建立利大于弊,不仅能帮助中国提高国际形象,还能让中国各个城市都能保持活力,不至于在发展岁月中掉队,有助于缓解城市财富不均。
但目前来看,我们距离梦想中的城市群还有一定的差距。
风险依旧很大,困难仍旧颇多,只要能解决这些困难,中国大有可为。
最后说一句,相信中国智慧!
参考资料: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019年 《新中国70年城市群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澎湃新闻 2022年3月15《发改委:2025年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现实质性突破》
国家发改委 2022年2月15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百度百科《城市群》
发改委 2023.7.28 《聚焦城市群 加快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
求是网 2021.8.16 《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人口情况》
澎湃新闻2020.7.29《消极规划|理解城市生长的逻辑》